买建材经历像打劫】
今年3月份,郑州市民孙女士向记者反映,为了装修房子省点钱,她找来装修队,“包工不包料”,结果发现在买材料上吃了大亏。由于不懂行情,被人连蒙带骗,多掏了1万多块钱,还不包括“假货”。
孙女士告诉记者,本来买材料前就害怕上当,她还专门找一些明白人打听好价格,然后反复往建材市场上跑,来回比较价格,回来再向熟人征询意见,然后才出手。谁知商家利用她只注意主料不注意辅料,把主材价格降得很低,却把辅料价格抬得极高,硬是让她在板材一项上多花了3000多元的冤枉钱。
早在去年,记者就接触到一些消费者的投诉,说建材猫腻太多,买回建材能被人扒层皮,“简直就是打劫。”有位消费者曾气愤地说。针对这些情况,记者进行了多方面的了解和多次暗访。发现建材价格严重缺乏透明度,欺诈、蒙骗、回扣现象十分严重。
【商家招数迷人眼】
要想了解某一行业详细情况,最好的办法是打入这个行业内部。今年春节,记者有机会认识了一位在建材市场当老板的老乡老宋。在喝醉酒的情况下,记者终于套出了他们发财的“秘密”。
老宋说,这一行业骗人招数多了,有的技巧高明到顾客明明感到自己占了大便宜,实际上却受骗上当。
消费者对建材都一知半解,进市场前可能会先打听一些品牌,然后直接奔这些品牌去。但商家更有办法,混淆相近的名称。
以次充好。这种现象在墙地砖、石材、涂料、木板材等多种建材的流通过程中普遍存在。
败絮其中。这种“陷阱”通常出现在板材中。而消费者在购买时,看到的板材已经全部封了边,因此内部的情况无法了解,一些不法销售商就在此做了手脚。
将小数点移位。商家在开单子时,故意把可能是11.25元的材料,有意地写成112.5元,顾客一般也很难注意到。
【工人自揭回扣规则】
自己买怕吃亏上当,是不是找个陪购就能避免?远不是这样。有一个朋友曾告诉我:他装修新居时曾带木工在某建材市场一次购进了1万余元木质装饰材料,回家一盘算,总觉得有些不对头,问业内人士,才知自己所购材料高出实价许多。于是他连忙赶回,对商家进行了查问,商家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给了那个木工5000元“回扣”。
老宋说:“给工人回扣是行规,你只要说自己是工人,陪人购买建材,老板肯定给你回扣,当然你也得帮他搞定雇主决定购买他的建材,事后肯定少不了你的。”
为了验证老宋的说法,记者曾在今年年初以装修工人的身份走访了郑州各大建材市场的各种产品经销商,发现大到洁具、地板,小到钉子都有回扣。记者以漆工身份到一家大型建材市场,某油漆经销商告诉记者,只要带人来,就给15%的回扣。
记者曾在经七路马路市场与一个装修工人套了大半天的近乎,才了解到他们行业内的规则。“不拿回扣我们怎么活”,他告诉记者,“现在工时费都透明了,加上这一行竞争也激烈,我们只得报低工时费,挣钱另找‘窍门’,不拿回扣我们还能活吗?”这位装修工告诉记者,即使雇主自己去买建材,他们也有办法让雇主就范:“比如地板,安装前将水泼在木地板上,致使木地板发霉,迫使主人退货,转而到自己的定点建材店购买,反正雇主是外行,也好蒙。”
他告诉记者,很多雇主购买材料都要向他们征询,这时他就把单子开出来说要买哪些,可以陪着去买,这样不吃亏。然后自己先去各个市场对经销商逐个打招呼,说是他推荐带来的,然后确定回扣。即使雇主背着工人自行去市场购买,但购买回来之后工人会看到品牌,然后回去找经销商要回扣,如果不给,他就会故意说该产品怎么不好了,然后怂恿雇主退货。
【设计师也未必可靠】
马路装修工不可靠,正规装修公司会好些吧?但记者接到的反映里面,恰恰就有反映装修公司设计师吃回扣的。
去年,记者曾接到一位市民的投诉,称正规装修公司的设计师在陪他购买建材时也吃他的回扣,让他十分气愤。要求记者一定要揭露出来提醒其他消费者。
一位装修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设计师带着客户买主材吃回扣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他告诉记者,设计师收取的回扣,平均维持在所购主材价格的10%左右,即使返点数较低,也有8%,而相对较“肥”的材料回扣自然更多。
这位负责人介绍,很多装修公司对材料商的管理都很松散。举个简单的例子,随便到一家公司,如果要设计师立即按照要求拿出一个细化到材料、厂家、价格等的主材配置方案,大部分公司都拿不出来。这给设计师吃回扣提供了“游刃有余”的空间。
装修公司对设计师私自拿回扣相当反感,认为这种行为败坏了公司形象,一旦发现立即开除。但业内人士认为,杜绝设计师拿回扣,口头上的限制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那位装修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设计师吃回扣与马路工人吃回扣并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一个是正规公司的,一个是“散兵游勇”。他告诉记者,要想验证,可以扮成装修公司的设计师,亲自去和建材商们谈谈看。